蝶恋花 其八

谁悟月中真火冷。
能引尘缘,遂出轮回境。
争奈多情都未醒。
九回肠断花间影。
万古兴亡闲事定。
物是人非,杳杳无音信。
问月可知谁可问。
不如且醉尊前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 其八》是清朝作家陈维崧的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陈维崧,号其年、迪陵等,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和词人,尤以婉约派著称。他的生平经历了明清更替的历史时期,身处乱世之中,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沉浮。
  2. 作品原文:《蝶恋花·其八》原文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游丝半作尘,楼前绿暗分携路。
    一霎飞花千万里,陌上行人,乱红如梦去。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 作品赏析: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离人的哀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春日里的美景和人物的情感状态。词中的“杨柳堆烟”、“楼前绿暗”等意象,不仅生动地刻画了自然景观,还传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4. 写作背景:陈维崧生活的年代正值明朝灭亡和清朝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变迁频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陈维崧的词作常常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蝶恋花》便是其中之一。
  5. 艺术特色:陈维崧的词作在婉约派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的词风既有婉约柔美,又不乏豪放之气。在《蝶恋花》中,他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使作品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这种艺术处理手法使他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社会影响:陈维崧的词作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词作被后人广泛传颂,许多作品被谱曲成歌,流传至今。此外,他还影响了后来的一些诗人和词人,对清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陈维崧的《蝶恋花·其八》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的优美词章,也是一部反映作者个人情感和社会背景的重要作品。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词,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文人墨客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