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见萤

浅草时双起,深丛忽独明。
情知晓月淡,意欲照人行。
扇扑高无奈,风斜半欲横。
书帷吾已懒,不拟著囊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行见萤》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且因其诗作深受宋光宗亲书“诚斋”二字,被后世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一生创作诗歌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著称,尤其是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幽默的语言特点,使他的作品广受赞誉。
  2. 诗词原文
    浅草时双起,深丛忽独明。
    情知晓月淡,意欲照人行。
    扇扑高无奈,风斜半欲横。
    书帷吾已嬾,不拟著囊盛。
  3. 诗词赏析:《早行见萤》是一首描绘夜晚自然美景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如“浅草”、“深丛”、“知月”等,构建出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美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索。通过对萤火虫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留恋。
  4.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由于缺乏直接的文献资料,只能根据杨万里的其他作品风格推测,这首《早行见萤》可能是在作者旅途或某种特殊情境下所写。诗中的“浅草”、“深丛”、“知月”等元素,很可能是在描述作者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对这种环境的感悟。

《早行见萤》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风光诗,更是杨万里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领略到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