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漙赴汀州判官

家近祝融峰,登科遇至公。
悲秋双鬓改,佐幕十年中。
食檗心常苦,占蓍命未通。
瓯闽路虽远,荆楚俗多同。
投刃应馀地,当樽莫暂空。
援毫如草檄,又是愈头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溥赴汀州判官》是宋代诗人杨亿的诗词作品。下面将通过几个关键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姓名:杨亿,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
  • 朝代:宋代,一个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文人墨客辈出。
  • 作品风格: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杨亿擅长表达深沉的情感与精湛的技艺。
  1. 诗词内容
  • 家近祝融峰:描述了诗人的家乡位置以及其地理特征。
  • 登科遇至公:表明诗人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成功,并得到了公正的对待。
  • 悲秋双鬓改:反映了诗人随着岁月流逝而感受到的沧桑感。
  • 佐幕十年中:指诗人在幕府工作了十年的时间。
  • 食檗心常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不易,可能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或心境的困扰。
  • 占蓍命未通:意味着尽管努力,但命运似乎并不顺遂,未能得到应有的成功。
  1. 诗词鉴赏
  • 情感真挚: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 语言精炼:诗句用词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 文化内涵: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科举制度、地方特色等。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 历史地位:作为研究宋代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对于了解那个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 后世影响:杨亿的诗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学习的对象。

《郑溥赴汀州判官》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生活状态的诗作,更是宋代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料。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朋友来说,了解和欣赏这样的作品,无疑能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