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亭晚眺

倚杖钩帘两水间,晴光飞影上雕栏。
帆催画鹢抟风去,雪吐铦锋作剑攒。
平野烟浮迷远目,晚溪潮涨失前滩。
骑鲸一往扶桑近,休问人间行路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合江亭晚眺》是宋代文学家杨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品原文:《合江亭晚眺》的原文如下:“倚杖钩帘两水间,晴光飞影上雕栏。帆催画鷁抟风去,雪吐铦锋作剑攒。平野烟浮迷远目,晚溪潮涨失前滩。骑鲸一往扶桑近,休问人间行路难。”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笔触描述了晚霞中的江景和诗人的心境。在这首诗中,“晴光飞影”、“帆催画鷁”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动态的江边画面,而“平野烟浮迷远目”则展现了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意境。
  2. 作者背景:杨时(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他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诗人,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人同列南剑三先生。他的学术思想后来被奉为程氏正宗,并留下了《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等重要著作。
  3. 主题思想:《合江亭晚眺》通过描绘江边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骑鲸一往扶桑近,休问人间行路难”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追求真理的向往和决心。这种情感和思考贯穿于整首诗作之中,使得《合江亭晚眺》不仅是一篇描写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
  4. 艺术风格:《合江亭晚眺》的艺术风格独特且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界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审美空间。此外,诗中的用词精炼而富有力度,如“帆催画鷁”、“雪吐铦锋”,这些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合江亭晚眺》不仅是杨时的一首诗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宋代诗词的魅力,同时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灵感。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研究和欣赏《合江亭晚眺》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内涵无疑会增添不少乐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