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七里濑 其二

扁舟东下几时还,一席飞帆插羽翰。
回首严陵台上月,清风千古逼人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香子·过七里濑》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百草渡头春水生,双桨雁横轻。山色天光共鉴清,波平如镜映江行。

  2. 作品意义

  • 描绘自然美景:通过对清澈、宁静的富春江的生动描摹,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景观。
  • 表达人生哲思:词中蕴含的人生观与功名观念的虚无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1. 创作背景
  • 时间地点:此作创作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春二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由新城至桐庐时所作。
  • 创作动机:苏轼在巡查富阳时由新城至桐庐山间乘舟经过七里濑,被这里的山水之美所打动,遂作下此词以抒情怀古。

除了了解这首词的背景信息外,还有以下几点补充信息有助于更全面地欣赏这首词:

  • 文化价值: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上的佳作之一,不仅展示了苏轼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宋代词风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 情感传达: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和深刻的意境营造,苏轼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广阔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

《行香子·过七里濑》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词,更是苏轼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的载体。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底蕴影响着历代读者,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