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云寺书事 其二

北山山下一渔翁,形解心凝骨已融。
支枕睡馀人寂寂,一轩明月满窗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含云寺书事 其二》是宋代诗人杨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杨时的文学造诣,还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与时代背景
  • 杨时的生平: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南剑州将乐人。他是宋代著名的学者,师从程颢、程颐,后任知浏阳、余杭、萧山等职,并曾反对割地求和政策,主张守备。在高宗立后,他被任命为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
  • 宋代的文化环境:宋代是一个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诗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积累和审美追求。
  1. 诗词原文及译文
  • 诗句原文:北山山下一渔翁,形解心凝骨已融。支枕睡馀人寂寂,一轩明月满窗风。
  • 诗歌翻译:在北山脚下,有一个钓鱼的老人,他的形体虽解但内心凝聚,骨骼已经消融。他靠着枕头休息后,四周寂静无声,一轮明月照满了窗户。
  1. 诗词注释与赏析
  • 注释说明:本诗中“北山”指代特定的地点或象征意义,而“渔翁”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 赏析要点:通过对“北山山下一渔翁”这一形象的描述,杨时展示了自己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通过“月冷松阴碎”和“一枕溪声半夜风”这些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意味。
  1. 艺术特色与影响
  • 艺术表现手法:杨时在《含云寺书事 其二》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如“一轩明月满窗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感受诗人所要传达的宁静与和谐。
  • 后世评价与影响:《含云寺书事 其二》作为杨时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被后世广泛传颂。该诗不仅体现了杨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也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通过对《含云寺书事 其二》这首七言绝句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杨时如何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宋代文人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含云寺书事 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文化遗产,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