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观打鱼

秋高水初落,鳞介满沙脊。
浩如太仓粟,宁复数以粒。
纷纷渔舟子,疑若俯可拾。
横湖沉密网,脱漏百无十。
虫虾杂鲂鲤,骈首吐微湿。
小人利口实,刀机污鳞鬣。
鲲鲸亦狼狈,风雨移窟宅。
玉渊有神祠,变化在嘘吸。
胡宁饱膻香,忍视万鱼急。
幽潜不足恃,感叹百忧集。
寄谢漆园吏,于计未为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鄱阳湖观打鱼》是宋代诗人杨时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鄱阳湖中渔民的生活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同情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杨时,字正甫,北宋时期诗人,其诗歌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人生感慨为主。杨时的诗作以其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而著名。
  1. 诗歌原文
    秋高水初落,鳞介满沙脊。浩如太仓粟,宁复数以粒。
    纷纷渔舟子,疑若挽可拾。横湖沉密网,脱漏百无十。
    虫虾杂鲂鲤,骈首吐微湿。小人利口实,刀机污鳞鬣。
    鲲鲸亦狼狈,风雨移窟宅。玉渊有神祠,变化在嘘吸。
    胡宁饱羶香,忍视万鱼急。幽潜不足恃,感叹百忧集。

  2. 诗歌赏析

  • 自然描写:诗中的“秋高水初落”与“浩如太仓粟”,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湖面宽阔的景象,给人以宏大的视野感受。

  • 渔民生活:“纷纭渔舟子,疑若挽可拾”展现了渔民们忙碌的身影,尽管努力工作却常常因捕捞不力感到无奈。

  • 生态关系:“虫虾杂鲂鲤,骈首吐微湿”表现了渔民与自然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智慧。

  • 人文关怀:“小人利口实,刀机污鳞鬣”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贪婪和社会现象的批评,揭示了道德沦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 创作背景:《鄱阳湖观打鱼》的创作背景不详,但结合诗人杨时的其他作品及当时社会环境推测,此诗应写于北宋时期,诗人可能亲眼目睹或通过听闻,对鄱阳湖畔渔民的生存状况有所感触并以此抒发情怀。

《鄱阳湖观打鱼》不仅是一首反映渔民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生态意识的作品。它启示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