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严尉

世路久艰棘,青冥翳妖氛。
孤鸟丛祠中,豺虎填城闉。
君能摘奸伏,竭泽无潜鳞。
勿云功未酬,屈蠖终当伸。
飞黄驾轻车,一跃穷无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严尉诸暨》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多方面内容:

  1. 作者信息
  • 生平背景: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他青少年时读书于嵩阳,天宝年间进士及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潘州南巴尉。上元东游吴越,代宗大历中任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刺史。德宗朝任随州刺史,但叛军李希烈攻随州时,弃城出走,后复游吴越,终年60岁。
  • 文学成就:刘长卿以五言擅长,有“五言长城”之称。《全唐诗》收录了他的多首作品,其中《送严维尉诸暨》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首。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解读:《送严维尉诸暨》的原文如下:“送严维尉诸暨(严即越州人),爱尔文章远,还家印绶荣。退公兼色养,临下带乡情。乔木映官舍,春山宜县城。应怜钓台石,闲却为浮名。”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以及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友人严维尉归乡的祝愿和对仕途浮沉的感慨。
  • 情感表达:诗中“退公兼色养”,“临下带乡情”,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乔木映官舍”,“春山宜县城”,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反映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 艺术手法:此诗运用了典型的意象,如“钓台石”、“春山”,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
  1. 文化意义及影响
  • 历史价值:作为刘长卿的代表作之一,《送严维尉诸暨》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唐代文人心态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刘长卿以其精湛的五言诗创作被广泛认可。《送严维尉诸暨》就是这一传统的重要体现,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某种审美趋势和文学价值。
  1. 与其他文学作品比较
  • 风格对比:与宋代诗人苏轼的《送温处士赴河南军序》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和对官场生涯的无奈,但在风格上各有侧重。《送严维尉诸暨》更注重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的情感世界,而《送温处士赴河南军序》则更加强调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 主题探究:两首诗虽然都是送别之作,但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有所不同。《送严维尉诸暨》更多关注个人情感与官场经历的反思,而《送温处士赴河南军序》则更多地展现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送严尉诸暨》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同时也能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送别、自然与人文情怀等主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