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蔡武子被诬得释赴泉州录参

君不见马伏波,后车薏苡珠玑多。
又不见章台秦璧非有疵,相如谬使秦人疑。
匡章不孝通国非,世无孟子知者谁。
惜君高材兼众美,完德从来速招毁。
含沙怒欲阴中之,刚引泾流污清泚。
轻云卷尽天日明,容光窍穴无潜形。
刮磨玉莹冰雪凝,楚人谩费涂丹青。
齐庭有鸟久不鸣,会须一举天衢亨。
北溟欻起风雷惊,修鳞巨鬣随波轻,不须回首顾潜鲸。
好乘扶摇九万里,奋迅六翮飞南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蔡武子被诬得释赴泉州录参》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一首词,其内容表达了对蔡武子的赞赏和对其遭遇的惋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
  • 杨时(1053-1122),字中立,建昌军南城人,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有“程门四哲”之一之称。
  • 杨时是南宋初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和道德情操受到后世广泛赞誉。
  1. 诗歌原文
    君不见马伏波,后车薏苡珠玑多。又不见章台秦璧非有疵,相如谬使秦人疑。匡章不孝通国非,世无孟子知者谁。惜君高材兼众美,完德从来速。

  2. 诗歌鉴赏

  • 这首诗中,杨时通过历史典故比喻表达了对蔡武子才能的赞美。诗中的“马伏波”、“章台秦璧”都是古代著名的人物和事物,分别代表忠诚与正直的品质。
  • “匡章不孝通国非”,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行为与社会道德关系的深刻思考,指出即使是品德高尚的个体也可能因为社会环境而遭受误解。
  • 在结尾部分,杨时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对德行的重视。他认为,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配得上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赠别蔡武子被诬得释赴泉州录参》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篇深刻的文学作品,它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人格和公正社会的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的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