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高吟思入微,白云随步拂人衣。
几行塞雁断不断,千里客帆归未归。
仓廪稻粱知国富,弟兄疆境乐家肥。
望中孰谓长安远,路去江南只数圻。
和伯瞻郎中登郡城北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伯瞻郎中登郡城北楼》是宋朝诗人杨杰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诗词原文:楼上高吟思入微,白云随步拂人衣。几行塞雁断不断,千里客帆归未归。仓廪稻粱知国富,弟兄疆境乐家肥。
诗词赏析:此诗通过对北楼的登临,表达了对国家富强的渴望和对家人幸福生活的祝愿。杨杰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楼上高吟思入微”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场景,“几行塞雁断不断”则通过塞外雁声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宋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该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这是在北宋时期,诗人杨杰因公务或私事登上郡城北楼时所作。诗中的“和伯瞻郎中”可能是当时的官职或尊称,而“登郡城北楼”则是具体的行动和地点。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的诗歌作品,《和伯瞻郎中登郡城北楼》不仅展现了杨杰的诗歌才华,还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蕴深远,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艺术特色:杨杰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的手法,通过“楼上高吟思入微”等诗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社会的深切关怀。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
《和伯瞻郎中登郡城北楼》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宋代及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宝贵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