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张尉隐斋

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
市朝心隐不隐身,山林未必忘名利。
夜来月明竹声细,隐斋主人留客醉。
四更客未醒,主人促车骑。
客笑主人劳,不顾隐之意。
君不见梅福曾作尉氏官,庄周亦为漆园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题张尉隐斋》是宋代诗人杨杰的一首古诗,其全文如下: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市朝心隐不隐身,山林未必忘名利。夜来月明竹声细,隐斋主人留客醉。四更客未醒,主人促车骑。客笑主人劳,不顾隐之意。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利与隐逸的态度和观念。

诗中的“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开篇就提出了隐逸生活的理想类型。这里的“小隐隐”指的是一种小规模、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而“大隐隐”则是指那些在社会中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能够超然物外的人。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这两种隐逸方式的理解和认同。

“市朝心隐不隐身,山林未必忘名利”这两句诗进一步探讨了隐居与名利之间的关系。在繁华的市朝中,虽然人们可能会追求内心的平静,但这种平静并不意味着完全与世隔绝。诗人认为,即使是在隐居的环境中,人们也难免受到名利的影响,只是他们选择了一种更为宁静和内省的生活方式而已。

“夜来月明竹声细,隐斋主人留客醉”这一部分描述了诗人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听到竹林里传来细微的竹声,感受到主人热情好客的氛围。在这里,诗人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还传达了一种与人为善、享受生活的态度。

“四更客未醒,主人促车骑。客笑主人劳,不顾隐之意”这部分则表现了诗人与主人之间的互动。尽管客人被主人的热情所感动,但最终因为困倦而未能完全理解隐居的真正意义。这也反映出现实中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往往会有所动摇,难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理想。

《留题张尉隐斋》不仅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更是一首诗歌对人生态度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与反思,传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现实名利的淡然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保持内心平静的一种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