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游堂

人孰不好游,外物常求备。
佳胜穷山海,纷华乐朝市。
不知务内观,未得游之至。
达士靡窥牖,天道已昭炽。
六合极周流,万化览要会。
潇洒须川守,名堂慕高致。
政清民讼简,庭木交苍翠。
间关林鸟鸣,跳跃池鱼戏。
逍遥成咏歌,吏隐欣得地。
视听与人同,所适与人异。
翻笑列禦寇,不出终身愧。
吾亦爱吾庐,岂独壶丘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游堂》是宋代的文学作品,主要体现了作者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下将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杨杰: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字德辰,号无为子,是当时著名的礼部员外郎,曾出知润州并除两浙提点刑狱。他不仅在政治和文化上有所贡献,其文学作品也极具影响力。
  1. 作品背景
  • 时代背景:该诗作创作于宋朝,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
  • 内容主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和政治清明的渴望。
  1. 作品原文
  • 诗篇原文:《至游堂》是一首七言绝句,诗句如下:人孰不好游,外物常求备。佳胜穷山海,纷华乐朝市。不知务内观,未得游之至。达士靡窥牖,天道已昭炽。六合极周流,万化览要会。潇洒须川守,名堂慕高致。政清民讼简,庭木交苍翠。间关林鸟鸣,跳跃池鱼戏。逍遥成咏歌,吏隐欣得地。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
  • 语言简练:用词简练而不失深意,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象征意味:诗中的象征意味丰富,通过对自然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1. 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作为文学作品,《至游堂》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
  • 审美价值:诗作本身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够启发读者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
  1. 思想内涵
  • 追求自由: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方式的向往,这种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
  • 批判现实:诗中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的期望。
  1. 文学地位
  • 历史地位:在文学史上,《至游堂》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 影响范围:该作品不仅在宋代产生了影响,还被后世学者广泛研究,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1. 现代意义
  • 现代人的借鉴:现代人可以从这首诗中汲取灵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至游”之道。
  • 环境保护:“逍遥成咏歌”可以引发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至游堂》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歌,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思想和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