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浩然主簿

平生才业笑时髦,唾手功名晚未遭。
吏隐若为酬宝剑,仙游端欲探蟠桃。
八龙不断声华籍,三戟应留气象豪。
尽道此行归藻鉴,会看云翮背天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崔浩然主簿》是宋代诗人廖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创作上的杰作,也是对人生哲学深刻的思考。以下是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廖刚,字用中,号高峰,生于宋南剑州顺昌(今福建顺昌)。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少时即跟随陈瓘、杨时学习,并受到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的肯定。他的生平充满了政治斗争与个人抱负的交织,宣和初年曾为监察御史,后因直言进谏而被蔡京排挤,最终以徽猷阁直学士的身份退休。
  1.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诗句原文:平生才业笑时髦,唾手功名晚未遭。吏隐若为酬宝剑,仙游端欲探蟠桃。八龙不断声华籍,尽道此行归藻鉴,会看云翮背天高。
  • 翻译与解析:此诗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与自我定位的清晰态度。首句“平生才业笑时髦”,透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即使自己的才华在当下可能被视为不合时宜,但诗人对此并不介意。次句“唾手功名晚未遭”,意味着尽管有唾手可得的功名,诗人却未曾沾染,这反映了诗人清高的人格魅力和对名利的淡泊。第三句“吏隐若为酬宝剑,仙游端欲探蟠桃”则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一方面,诗人似乎在官场中寻求一种象征性的回应,如同古代传说中的宝剑一样,象征着权力的象征和地位的获得;另一方面,“仙游端欲探蟠桃”暗示了一种对长生不老、追求永恒的向往。
  • 艺术特色与影响: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艺术特色在于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宝剑”与“蟠桃”等,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引发读者对于生命价值、人生追求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1. 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诗人廖刚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政治和社会的看法和态度。
  •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社会处于变革之中,文人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这种社会环境促使诗人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

通过对《送崔浩然主簿》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其不仅仅是一首诗词的简单创作,更是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社会现实及个人理想等多方面问题的反思与回答。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与情感,也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社会文化的深度。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历史意义上来看,都值得深入研究与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