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七 寿邓孺人

畴昔君王庆诞辰。
欢传金母下瑶城。
只应仙子陪仙仗,却向人间作寿星。
萧史伴,更和鸣。
殷勤好嗣太夫人。
直须同饮长生酒,剩看芝兰照谢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廖行之的《鹧鸪天 其七 寿邓孺人》是一首宋代的词作,表达了对邓孺人的祝福和赞美。下面将对这首作品及其背景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廖行之:宋代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善于运用典故和神话传说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物的情感寄托。
  • 诗词主题:这首诗以庆生为主题,通过神话传说为背景,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和对生命的美好祝愿。
  1. 诗歌原文
    畴昔君王庆诞辰,欢传金母下瑶城。只应仙子陪仙仗,却向人间作寿星。萧史伴,更和鸣。殷勤好嗣太夫人。直须同饮长生酒,剩看芝兰照谢庭。

  2. 诗歌解析

  • 庆生庆祝:诗中“畴昔君王庆诞辰”指的是过去的某个重要时刻,君王为了庆祝诞辰而举行了盛大的庆典。这里用“畴昔”二字,带有一种时间的遥远感和历史的沉淀感。
  • 神仙降临:“欢传金母下瑶城”,金母即西王母,瑶城则是仙境的代名词,意味着有仙女降临人间,增添了庆祝活动的神秘和庄严。
  • 象征意义:诗中的“仙子”和“仙人仗”象征着尊贵和超凡脱俗的存在。而“却向人间作寿星”则表明这些神仙虽然来自仙境,但最终选择来到凡人的世界,给予祝福并成为庆生的主角。
  • 诗意表达:诗人通过对神仙降临的描述,表达了对邓孺人长寿的敬意和祝福。“萧史伴,更和鸣”暗示了神仙与人间的和谐共处,而“殷勤好嗣太夫人”则表达了对邓孺人的尊敬和期望其后代能继续传承美好的品质。
  • 艺术手法:整体上,诗歌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笔触,将庆生活动描绘得既庄重又生动,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艺术魅力。
  1. 文化背景
    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受到道教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渗透到了文学创作中。《鹧鸪天·寿邓孺人》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文学风格,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艺术特色

  • 想象丰富:诗中通过神话传说为背景,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使诗歌充满了想象和奇幻的色彩。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表达了对邓孺人的敬仰之情,情感真挚而感人。
  • 意象鲜明:诗中使用了如“金母”、“瑶城”、“仙子”等鲜明的意象,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
  • 语言优美:整首词的语言流畅,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鹧鸪天 其七 寿邓孺人》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也是南宋文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艺术创造。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