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渡口占

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鬓已惊秋。
不知风里千重浪,何事无情也白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方山渡口占》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的作品。以下是对《方山渡口占》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蔡襄,字君谟,北宋时期的官员,曾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如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等。他在文学和政治上有卓越贡献。
  2. 作品原文: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鬓已惊秋。不知风里千重浪,何事无情也白头。
  3. 作品赏析: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渡口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哀愁。同时,诗中的“风里千里浪”比喻了人生的波折与无常。
  4.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说法认为它可能是蔡襄在其任福建路转运使时所作。在任泉州知府期间,他主持建造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驿道松。这些活动反映了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对文化的重视。
  5. 作品背景:《方山渡口占》作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当时,宋仁宗正推行新法改革,政治上相对稳定。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
  6. 艺术风格:蔡襄的书法被誉为”宋四家”之一,他的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蔡襄的《方山渡口占》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