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拥都门,子行亦良苦。
予贫乏觞豆,子车谁为祖。
少止听我言,于子不无补。
于今方用兵,连年戍羌虏。
战死动万计,募人填卒伍。
赐衣靡国帑,走粟填边庾。
平时赋税外,弓刀甲楯弩。
干名应急须,筋皮角毛羽。
前年科巩革,农牛半斤斧。
杀之先冒禁,不杀即鞭楚。
江南供雕翎,是物不栖渚。
十倍买所无,赢利资商贾。
编纸作战䤴,纫联驱妇女。
输来不适用,空屋窠虫鼠。
此类如猬毛,更仆难悉数。
大凡敛货财,百姓若外府。
苟可入军须,岂敢怨官取。
盖患在不均,又索非其土。
有司失预计,临事才披簿。
严程弗渝日,落符洒飞雨。
使者但依违,州家不敢主。
况复为邑令,暗吟莫伸吐。
其间或得才,吏手无容舞。
子今佩县章,所领十万户。
志虑固精明,利病前可睹。
姑能务均一,瘵瘼庶苏瘉。
送许寺丞知古田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许寺丞知古田县》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民的苦难,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从写作背景来看,蔡襄的《送许寺丞知古田县》写于宋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诗中描述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现状,当时由于连年征战,国家财政压力巨大,民众生活困苦。诗中的“予贫乏觞豆,子车谁为祖”以及“平时赋税外,弓刀甲楯弩”两句,直接描绘了战争对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这种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民生活的艰辛,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评。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宋代诗词形式,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情感真挚而不做作。诗中的用词考究,如“大雪拥都门”等句,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寒冬雪景图;同时,“予贫乏觞豆,子车谁为祖”等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关怀与不舍之情。此外,诗歌在表达时既注重情感的抒发,也讲究节奏的把握,使得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不乏艺术的魅力。
从历史文化价值上看,《送许寺丞知古田县》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及其变迁。同时,诗中涉及的典故、人物及历史事件也提供了研究宋代文化的窗口,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这一时期的文化脉络。
《送许寺丞知古田县》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古诗,它通过诗人蔡襄的眼睛,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面貌和社会的真实状态。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宋代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