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龙台

龙在固神物,动与风云会。
胡为脱渊泉,辄触钩纶害。
无乃护明珠,睡目方瞢昧。
而或嗅香饵,贪涎适沾霈。
不尔腾角牙,自衒鳞虫最。
来应山岳摇,去等蝉蛇蜕。
传闻旷百世,兹事久晻暧。
空馀古台石,硉矹尘沙外。
湍流卷白日,岩壑动清籁。
乾坤终苍茫,物理有否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钓龙台》是一首宋代的诗歌,由蔡襄创作,这首诗歌描绘了东越王余善垂钓的场景,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钓龙台》:

  1. 诗歌原文与主题内容:在《钓龙台》中,诗人蔡襄以东越王余善为主人公,通过他钓鱼的场景,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提到“无乃护明珠,睡目方瞢昧”,意味着东越王余善在垂钓时,被水中的珍珠吸引,以至于眼睛半闭而忘却周围。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古代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也透露出他们对物质欲望的追求。

  2. 历史背景与传说:《钓龙台》背后的历史故事同样丰富多彩。相传东越王余善曾在此地垂钓,并因此而得名。据传他曾用钓竿钓起一条巨大的白龙,这一事件使得钓龙台成为当地著名的古迹。诗中的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3. 文学影响与评价:蔡襄作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学者,他的诗歌在当时享有盛誉。《钓龙台》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该诗以其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深远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钓龙台》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诗歌,它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