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八

南荣来汉诏,北阙近尧天。
懿绩隆三岁,丰储备九年。
威严多摘伏,荐籍几登贤。
去去民思甚,销魂尽黯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其八》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赵抃的一首五言律诗,该作品通过描绘李运使学士赴任的场景,表达了对这位官员崇高使命的期望与对其即将到来的政绩的美好祝愿。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南荣来汉诏,北阙近尧天。
  • 懿绩隆三岁,丰储备九年。
  • 威严多摘伏,荐籍几登贤。
  1. 诗歌赏析
  • 南荣来汉诏,北阙近尧天:这里的“南荣”可能指的是南方的荣誉或地位,而“汉诏”则是指汉代的诏书,通常代表着皇帝的旨意或荣耀。诗人以“北阙近尧天”比喻李运使学士赴任的地方接近至高无上的帝位象征——皇宫北门,暗示了这位学士即将承担的崇高任务和责任。
  • 懿绩隆三岁,丰储备九年:这里“懿绩”指卓越政绩,“丰储备”则可能是指丰富的物资积累或人才储备。诗句表明,李运使学士在任三年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 威严多摘伏,荐籍几登贤:“威严多摘伏”意味着他有着震慑邪恶、清除隐患的能力,“荐籍几登贤”则表明他在推荐人才和提拔贤能方面做出了贡献。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中的“南荣”、“北阙”等词语构建了一幅宏大的政治画卷,展现了一个官员从地方到中央的晋升过程。此外,“懿绩隆三岁,丰储备九年”等句式,既展示了时间跨度的深远,也体现了成果的丰硕。
  • 情感表达:通过对官员的赞扬和对未来成就的期待,诗歌传达了一种对国家治理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同时,诗中流露出对离任官员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其即将带来的积极变化的美好祝愿。
  1. 历史背景
  • 赵抃简介: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河阳居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多个官职,包括成都知府、四川路转运史等,以直言敢谏闻名。
  • 文学成就:赵抃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在当时就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
  1. 现代解读
  • 教育意义:赵抃的这首《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其八》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形势,还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它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勇于承担责任,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 文化传承:这首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宋代文学、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其八》不仅展现了宋代政治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治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