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接友人书

湖水春来泛碧波,伊人暌隔怅如何。
梅花着露香还艳,竹叶临风色自和。
形影莫亲凭梦寐,中情频写寄诗歌。
鱼书忽喜今宵到,复值堂前好月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接友人书》是宋代诗人赵公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夜下接到远方友人书信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赵公豫(1198~1269),字仲谦,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宋平江常熟人。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的家庭,其家族成员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的文化成就。赵公豫本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广受赞誉。赵公豫的生平经历也颇为丰富。他在官场上曾历任多个州郡的要职,如仁和、馀姚、高邮军以及真、常二州的知州,并曾获得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的进士功名。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遇挫折但始终不改其志。晚年,他以宝谟阁待制的身份告老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仍致力于文学创作。
  1. 诗歌原文
  • 湖水春来泛碧波,伊人暌隔怅如何。《月夜接友人书》的首句“湖水春来泛碧波”,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湖面上波光潋滟的景象,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着与友人相隔的愁绪。
  • 梅花著露香还艳,竹叶临风色自和。《月夜接友人书》的第二句“梅花著露香还艳”以及第三句“竹叶临风色自和”,通过对比手法,将大自然的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梅花的香气和鲜艳与露珠相映成趣,竹叶随风摇曳的姿态则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 形影莫亲凭梦寐,中情频写寄诗歌。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身处异地,也无法摆脱孤独和寂寞。然而,他仍然借助梦境和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能够得到朋友的回应和支持。
  • 鱼书忽喜今宵到,复值堂前好月过。最后一句“鱼书忽喜今宵到”,意味着远方的友人终于在今夜收到了他的书信,这份惊喜和喜悦溢于言表。同时,“复值堂前好月过”更是增添了一种诗意的美,月光下的景色如同一幅水墨画,令人陶醉。
  1. 诗歌赏析
  • 情感真挚: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让人感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意境深远: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充满诗意。例如,“湖水春来泛碧波”不仅描绘了湖面的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 用词精准:赵公豫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一些非常精确的词汇,如“泛”、“香”、“艳”等,这些词语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月夜接友人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智慧的经典之作。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