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春台 其二 送郑毅斋入观

锦里春回,玉墀天近,东风稳送雕鞯。
祖帐移来,光流万斛金莲。
十分香月娟娟。
照人间、一点魁躔。
此时新事,飞来双凤,催上甘泉。
寻思京洛,少日芳游,柳遥禁雪,花淡宫烟。
鳌山涌翠,通宵脆管繁弦。
再见升平,想红云、缥缈群仙。
看明年。
金殿传柑宴,衮绣貂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春台·其二 送郑毅斋入观》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号铁冠道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诗、词、散文等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燕春台·其二 送郑毅斋入观》是苏东坡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所作,这一年的五月,苏东坡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至黄州。此期间,他创作了多首诗词,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情感。其中,这首词就是他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自己被贬生活的感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苏东坡高超的艺术技巧。

在艺术风格上,《燕春台·其二 送郑毅斋入观》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苏东坡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使得诗词更加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同时,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政治上的失意与自然界的美好景色相映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在情感表达上,《燕春台·其二 送郑毅斋入观》真挚感人,既有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沉,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燕春台·其二 送郑毅斋入观》不仅是苏东坡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苏东坡的艺术才华和政治智慧,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了解并研究这首词无疑能够更好地理解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