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春台 其一 送徐意一

绣地残英,画空飞絮,东风又送春归。
雨足郊坰,相将翠密成帷。
燕莺犹恋芳菲。
向枝头、叶底依依。
留春不住,绿波渺渺,碧草萋萋。
锦帆开晓,彩仗迎熏,峰回路转,月淡天低。
红云影里,群仙报道班齐。
九奏箫韶,算人间、无此埙篪。
步新堤。
金鼎调羹也,梅子黄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春台·送徐意一》是宋代赵以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祝福。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绣地残英,画空飞絮,东风又送春归。雨足郊_,相将翠密成帷。燕莺犹恋芳菲。向枝头、叶底依依。留春不住,绿波渺渺,碧草萋萋。锦帆开晓,彩仗迎熏,峰回路转。
  1. 诗意解析
  • 绣地残英:描述春天大地被新绿色覆盖的景象。绣指的是绣有图案的绸布,这里用以形容地面,残英则指残留的花瓣。
  • 画空飞絮:形容柳絮在空中飞舞,如同绘画一般,营造出一种轻盈飘渺的感觉。
  • 东风又送春归:春风再度吹拂,将春天的气息带回人间。
  • 雨足郊_:意味着春雨充足,为大地带来滋润。郊_可能是指郊野或者郊外。
  • 相将翠密成帷:形容春雨后万物生长,使得景色变得翠绿茂密,宛如一张绿色的帷幕。
  • 燕莺犹恋芳菲:燕子和黄莺仍然留恋着春天的美好时光,不愿离去。
  • 留春不住:表达春天虽然美好,却无法长久留住。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燕春台·送徐意一》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绣地”、“画空”等,这些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
  • 节奏韵律:诗歌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每句七个字,韵律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既有不舍也有祝福,情感真挚而深刻。
  1. 文化背景
  • 《燕春台·送徐意一》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风格受到宋代理学的影响,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
  • 在宋代文人中,咏物诗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 现代价值
  • 审美价值:《燕春台·送徐意一》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 情感共鸣:现代人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可以体会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引发共鸣。

《燕春台·送徐意一》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和一段深情的回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现代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