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明镜,怕明镜。
从来面瘦两高颧,况复星星添鬓影。
世间万事只宜晦,明镜何须炯相对。
镜明卖却昏不磨,从教双鬓雪婆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卖明镜,怕明镜。
从来面瘦两高颧,况复星星添鬓影。
世间万事只宜晦,明镜何须炯相对。
镜明卖却昏不磨,从教双鬓雪婆娑。
《卖镜》是南朝陈时期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讲述了夫妻分离后通过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来喻示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的美好愿望。
《卖镜》的创作背景是在陈朝末年,陈国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其妻乐昌公主因天下大乱而被迫分离。他们约定在正月十五日卖镜以期重逢,但命运弄人,陈国被隋朝所灭,乐昌公主成为隋朝越国公杨素的宠妃。徐德言流离至京城,偶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他遂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卖镜》的文学价值在于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破镜重圆”这一典故象征着夫妇之间的忠诚与爱情,即使遭受苦难也能克服困难,最终实现团聚。这一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颂,成为了表达夫妻情感的一种典范形式。
《卖镜》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是对人性、爱情以及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和艺术表现。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追寻真挚的爱情,同时也提醒人们珍视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