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险阻谩曾经,有惠终输有福人。
邈尔大钧休致问,澹然方寸自能神。
早知造物难侥幸,何似虚怀任屈伸。
但看四时周复始,几曾雪后不回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艰难险阻谩曾经,有惠终输有福人。
邈尔大钧休致问,澹然方寸自能神。
早知造物难侥幸,何似虚怀任屈伸。
但看四时周复始,几曾雪后不回春。
《和不祷》是宋代诗人赵希逢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作:
作者简介:赵希逢,字景文,号云溪,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和不祷》是他作品中的一篇佳作,体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赵希逢的生平事迹虽不详尽,但通过他的诗文可以感受到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与地位。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诗词原文:
山静云闲白日长,天寒地冻雪初霜。
风声竹叶相依伴,月夜松间独步凉。
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和不祷》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白日长”与“雪初霜”、“松间独步”与“风声竹叶”,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鲜明,富有层次。
诗中的意象生动,既有自然界的山水之美,也有人情世态之真,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和不祷》作为赵希逢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读者了解古代文人思想和情感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