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寄王士贵

又逢南浦草生春,独咏江东日暮云。
樽俎从容成感旧,鼎茵安否莫知君。
寸心终夕驰千里,一见他时胜百闻。
欲到小峰身不羽,此情脉脉倩诗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寄王士贵》是宋代诗人赵希逢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赵希逢,生平事迹不详,但有资料显示他可能与华岳诗词酬唱往来,并且参与了汀州司理一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1. 诗歌内容分析
  • 情景交融的描写:《和寄王士贵》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如“又逢南浦草生春”,不仅描绘了春天南浦的自然景色,更隐含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独咏江东日暮云”,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寂。
  • 怀旧与感伤的情感:整首诗贯穿了一种深深的怀旧与感伤的情感。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友情,抒发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出当时文人群体共有的精神面貌。
  1. 艺术特色分析
  • 韵律和谐:从韵律的角度来看,《和寄王士贵》的音节安排和韵律搭配都十分和谐。特别是诗句的平仄押韵,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南浦草生春”、“江东日暮云”等,这些意象不仅美丽动人,还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文学地位:《和寄王士贵》作为宋代诗歌中的佳作,其艺术成就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许多评论家认为此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 研究价值: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历史背景,此诗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素材。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及文化追求。

《和寄王士贵》不仅是赵希逢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宋代诗歌的美学特征,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