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寄苕溪故人

抟砂聚散易西东,览镜颜非旧日红。
千里雁邮成杳杳,百年驹隙去匆匆。
暮云杜忆谪仙子,夜雪王思安道公。
蚕室史迁非有罪,从来文士例多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寄苕溪故人》是由宋代诗人赵希逢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作不仅是文学上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抟砂聚散易西东,览镜颜非旧日红。千里雁邮成杳杳,百年驹隙去匆匆。暮云杜忆谪仙子,夜雪王思安道公。蚕室史迁非有罪,从来文士例多穷。
  2. 作品注释:《和寄苕溪故人》是宋代赵希逢诗作。这首诗通过使用一些象征性的语言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抟砂聚散易西东”以砂粒聚集和消散来比喻世事变迁的无常;次句“览镜颜非旧日红”则通过照镜子感叹时光流逝带来的改变。
  3. 作品赏析:《和寄苕溪故人》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中的“抟砂聚散”不仅形容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合了文人士大夫生涯的无常。而“百年驹隙去匆匆”更强调了时间飞逝的感觉。这些诗句不仅仅是对友人的怀念,更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思考,这种感慨在许多古代文人作品中都有体现。
  4. 创作背景:赵希逢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北宋末年社会变革频繁,文人的命运往往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的这首《和寄苕溪故人》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感或心境下创作的,通过对过往岁月的追忆,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和寄苕溪故人》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很高的诗歌,也是了解宋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