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早春梅山

昨夜何人雪里归,岭头折得去年枝。
莫将寒暖分南北,直为春光剖破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早春梅山》是南宋诗人赵希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赵希逢,宋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为汀州司理参军(明嘉靖《汀州府志》卷一一),开禧初华岳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编管建宁时,希逢与华交往甚密。赵希逢以词赋明经屡首监曹,初尉赣之石城,……次任建安法曹。明年复为南省锁试第一,又明年发兵上边。《和早春梅山》的创作可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关注。

  2. 诗句原文:昨夜何人雪里归,岭头折得去年枝。莫将寒暖分南北,直为春光剖破篱。

  3. 作品赏析:《和早春梅山》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于时间流转的感慨。诗中的“昨夜何人雪里归”通过询问的方式引入了主题,而接下来的“岭头折得去年枝”,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植物的生长。最后两句“莫将寒暖分南北,直为春光剖破篱”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喜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界变化时的敏感和细腻。

  4. 艺术特色:赵希逢的诗歌在艺术上有其鲜明的特色。首先,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善于捕捉自然界中的细节。其次,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够引发读者的深思。此外,赵希逢的诗歌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既有豪放派的豪情壮志,也有婉约派的柔情似水,显示了诗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5. 社会影响:赵希逢的诗歌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影响,而且在后世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许多学者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论,进一步推动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传播。

《和早春梅山》这首诗不仅是赵希逢个人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对于有兴趣了解宋代诗歌及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阅读《和早春梅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欣赏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