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穴行

浙江之东千岩出,参差半天气葱郁。
禹昔不返南巡车,越人交口说遗迹。
日往月来三千春,宫有龙瑞洞阳明。
搜深陟危辨旧穴,讹以传讹终难寻。
荒山一片老风雨,徘徊问山山无语。
寒林朝号万壑秋,冷烟暮结太古愁。
谁能为起马迁死,指点当时所探何处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禹穴行》是宋朝著名词作家赵汝湩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宋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禹穴行》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承。下面将详细介绍《禹穴行》:

  1. 作者简介
  • 赵汝鐩: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字明翁,号“野谷”,出生于袁州宜春(今属江西),是宋太宗八世孙。他于嘉泰二年(1202年)中进士,曾任镇江(今属江苏)税务官,并官至刑部郎中。
  1. 作品概述
  • 主题:《禹穴行》主要通过描绘浙江地区千岩出的景象,以及禹穴的传说,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与怀念。
  • 艺术手法:该作品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古老的山岭之间,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大自然的神奇。
  1. 文化背景
  • 历史意义:赵汝鐩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其文学作品往往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情感。
  • 地域特色:浙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的地方,这里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关注。赵汝鐩的《禹穴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1. 文学价值
  • 语言风格:赵汝鐩在《禹穴行》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使得作品生动而具有表现力。
  • 思想内涵:通过对禹穴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还蕴含着对先贤的敬仰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禹穴行》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景观之美的诗歌,更是一篇富含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情感态度,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