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居祖印寺

十载依修竹,今秋始一辞。
琴书与俱载,风月故长随。
四海均为寓,旁观莫浪疑。
全家肯同住,未愧鹿门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徙居祖印寺》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赵蕃十年来在祖印寺的简朴生活中修身养性的情景,表达了其决定离开这个环境,带着琴书和对自然风月的热爱,迁往新的居所——祖印寺的情感。下面将详细展开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经历: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郑州人,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他早年从刘清之学,以祖父荫入仕,尝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以直秘阁致仕。
  • 文学成就:赵蕃为南宋文学家,著有《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乾道稿》二卷。论书重人品学养,推崇清道刚劲的文人尚意书风,受颜真卿、李建中、苏舜钦、苏轼、黄庭坚影响较大。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十载依修竹,今秋始一辞。
    琴书与俱载,风月故长随。
  • 四海均为寓,旁观莫浪疑。
    全家肯同住,未愧鹿门期。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离开祖印寺的场景,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向往。整首诗没有华丽的修辞,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思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在祖印寺的生活,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期望和信心。
  1. 写作背景
  • 个人经历:赵蕃在祖印寺度过了十年的宁静时光,这段时间里,他不仅修身养性,还广泛地学习了书法、文学等知识。他的这种充实和丰富的经历,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 历史环境: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多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赵蕃选择了在祖印寺这样的隐居之地,过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精神独立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1. 诗歌的意义
  • 文化价值:《徙居祖印寺》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思想,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生态度的启示上。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无论生活如何变化,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珍惜身边的一切,并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这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徙居祖印寺》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生活深度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赵蕃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获得关于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