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馀干易舟又二日抵鄱阳城追集途中所作得诗十有二首 其四

下水有放溜,溯流多哭滩。
人能等迟速,事岂病艰难。
返照千山赤,春风两鬓寒。
生平惯行役,无复漫悲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馀干易舟又二日抵鄱阳城追集途中所作得诗十有二首 其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江西一带漂泊时所作。他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对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对国家怀有殷切的期望。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安史之乱以来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痛苦生活。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情真挚深沉,意境浑厚雄健,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被后人尊为“诗圣”,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馀干,易舟又二日,抵鄱阳城。追集途中所作得诗十有二首,其四(选自《杜工部集》):

忆昔南海曲,由来兵甲繁。
师非好战者,所慎恶强权。
水国无千里,沙田少一亩。
今来吊旧地,草木已如人。

此诗表达了杜甫对于过去战争给人们带来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观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痛苦的反思。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杜甫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