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堂前梅花

废宅委尘埃,梅花亦自开。
九泉无起日,双鬓有新摧。
索莫生何理,飘零句易哀。
若为归去晚,茅屋老苍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堂前梅花》是宋朝诗人赵蕃的作品。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原文、赏析以及作者背景: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节选:废宅委尘埃,梅花亦自开。九泉无起日,双鬓有新摧。索莫生何理,飘零句易哀。
  • 翻译:在废弃的宅邸中,尘土堆积,但梅花依然盛开。九泉之下,没有复活之日,而双鬓已经增添了白发。我生来就孤寂无依,漂泊不定,悲伤之情自然而生。
  1. 作品的注释与写作背景
  • 注释: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孤独感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梅花坚韧不拔的生长态度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 写作背景:赵蕃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乱频发,社会动乱。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生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艰难。因此,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然的热爱。
  1. 作品的鉴赏与评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通过对比废宅与梅花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方面,废宅象征着人生的不幸和颓废;另一方面,梅花则代表着坚强和希望。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和深刻。
  • 情感表达:诗中的“索莫生何理,飘零句易哀”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同时,“若为归去晚,茅屋老苍苔”又展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赵蕃的《题堂前梅花》不仅展示了他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