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

不识梅当牖,唯知竹映墙。
脱成元似蜡,染就却殊黄。
自是风神秀,宁由肌骨香。
木犀虽琐碎,品色庶同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下面将从作品原文、作者介绍及作品赏析三方面进行阐述:

  1. 作品原文
  • 不识梅当牖: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独特感受,不知道如何欣赏梅花的美。
  • 唯知竹映墙:描述了竹子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如同墙壁一般,给人以清新与宁静的感觉。
  • 脱成元似蜡:形容蜡梅的形态,如同蜡制的一般,颜色黄亮。
  • 染就却殊黄:描绘了蜡梅的颜色,虽然经过染色,但仍保持着黄色,显得非常独特。
  • 自是风神秀:赞扬了蜡梅的风姿,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 宁由肌骨香:虽然蜡梅的香气可能不如真正的梅花那么浓郁,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其内在的芳香。
  • 木犀虽琐碎:虽然木犀(桂花)通常被视为小巧而精致,但在这首诗中,赵蕃认为它也有其独特的美。
  • 品色庶同方:表达了对蜡梅品性的认可,认为它的品色与普通的植物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1. 作者介绍
  • 赵蕃: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赵蕃的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1.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形象鲜明:通过对蜡梅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这种花卉独特的情感和态度。
  • 文化内涵:诗中的“木犀虽琐碎”等句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语言精炼:赵蕃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韵味。
  • 思想内涵:诗歌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不仅是一首赞美蜡梅的诗歌,更蕴含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