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舍遭雨漏甚

无计补天漏,宁关以瓦为。
昼居衣数燎,宵卧枕频移。
愦闷长凭酒,穷愁更有诗。
何须偻句问,可向穴居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舍遭雨漏甚》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一首五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在雨中生活状态的苦闷与无奈。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背景和影响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寓舍遭雨漏甚》的作者是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出生于郑州,后侨居信州玉山。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南宋时期,著有《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乾道稿》二卷,其中论书重人品学养,推崇清道刚劲的文人尚意书风,受颜真卿、李建中、苏舜钦、苏轼、黄庭坚等影响较大。

  2. 诗歌原文:无计补天漏,宁关以瓦为。昼居衣数燎,宵卧枕频移。惯闷长凭酒,穷愁更有诗。何须偻句问,可向穴居知。

  3. 写作背景:《寓舍遭雨漏甚》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据推测可能是作者在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因直秘阁致仕之后的生活写照。这一时期的赵蕃已远离官场,退居家乡,可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乡村生活,因此作品中流露出的生活细节和情感更加真实。

  4. 作品赏析:《寓舍遭雨漏甚》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雨季中的日常生活状态。诗中“无计补天漏,宁关以瓦为”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无法修补屋顶漏水之窘境,只能暂时用瓦片遮挡;“昼居衣数燎,宵卧枕频移”则是说白天为了驱赶蚊子而多次点燃衣物,夜晚则因为潮湿导致枕头频繁移动。这些细节反映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中的无奈与艰辛。

  5. 情感表达:尽管生活环境艰苦,赵蕃依然保持着一种乐观的态度。他通过饮酒、作诗等方式来排解心中的苦闷。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雨天的描写,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对自然现象的感悟。

  6. 艺术特色:《寓舍遭雨漏甚》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诗人用简洁的词句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即更加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的现实关系。

《寓舍遭雨漏甚》是赵蕃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反映个体生活状态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故事的了解,不仅能欣赏到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哲学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