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响疏疏不晻光,暮檐浏浏亦无长。
胡然可救焦枯厄,政尔能成湔祓方。
堆案文书小盘礴,并溪草树一徜徉。
君方问隐我思去,异日相望何有乡。
秉文同成父问屋普圆过予而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秉文同成父问屋普圆过予而归》是北宋诗人苏舜钦的一首诗作。此诗描写了作者在京城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诗的开头“秉文同成父问屋普圆”,以问答的形式开篇,引出下文的叙述。这句话中的“秉文”指的就是苏舜钦本人,“同成父”则是他的好友,“屋普圆”则是他的朋友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作者巧妙地引入了对友情的描写,也为接下来的内容铺垫了背景。
接着“过予而归”,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在这里,“予”指的是作者自己,而“过予而归”则是指朋友们经过作者的住所时,向他告别并离开的情景。这个句子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展现了作者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中写到“庭花落莫辞”,这句诗的意思是庭院里的花朵已经凋落,不必过于悲伤地挽留它们。然而,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反而觉得有些失望。这里,作者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惋惜和无奈。
“何事不如意,遣君如故人。”这两句诗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他认为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常常发生,而这些不如意的事情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感。而那些能够陪伴在他身边、与他共同经历风雨的人,就像老朋友一样,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他、安慰着他。
《秉文同成父问屋普圆过予而归》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