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阔书题久不闻,可怜鱼雁动成群。
未传春兴衡阳纸,长忆江东日暮云。
见说风帆京口泊,又云山色敬亭分。
莫言翰墨绕游戏,看取毛锥解致君。
久不领衡州舅氏书以长句问动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久不领衡州舅氏书以长句问动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战乱而未能回复衡州刺史舅氏书信的遗憾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
首联“久不领衡州舅氏书以长句问动静”,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与衡州刺史舅氏通信却长时间未能得到回信。这种长时间等待和期盼的情感贯穿全诗,成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颔联“江水三春雁信稀,衡山九秋雁声悲”,描绘了作者在漫长等待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寥。江水和雁信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使得作者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同时,“九秋”也暗指秋天的到来,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颈联“家贫难寄一书至,身老莫忘报平安”,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和亲友的担忧和挂念。由于自己家境贫寒,难以寄出一封信来问候他们的生活情况;而自己年事已高,更应该时刻关心他们的平安。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的深深眷恋和关切之情。
尾联“安得此身如鸟翼,飞腾云汉到蓬瀛?”则是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跨越千山万水,回到故乡和家人朋友团聚。这种渴望团圆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久不领衡州舅氏书以长句问动静》这首诗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表达美好愿景等手法,展现了唐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家人的深深眷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