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周内翰

一自春风辱报书,后来安否定何如。
江山我敢涪翁后,事业公真六一馀。
百年半途过九十,千间大厦岂无庐。
不知蹀躞天街马,孰愈崎岖经壑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周内翰》是北宋诗人赵蕃的作品,而非刘季孙所作。这首诗作展现了赵蕃与友人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鼓励的精神。以下是关于此诗及其背景、内容、艺术特点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四川简阳人,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寄周内翰》是他在宋代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
  2. 创作背景:赵蕃在宋代担任过多个官职,其中包括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博士等。他曾因直言进谏而得罪于权臣,因此被贬至岭南的端州(今广东肇庆)。在岭南期间,赵蕃与友人周内翰之间的交往深厚,通过诗歌交流彼此的思想和情感。
  3. 作品原文与译文:《寄周内翰》的原文如下:
    > 一自春风辱报书,后来安可复如何。
    >江山我敢涪翁后,事业公真六一余。
    > 百年半途过九十,千间大厦岂无庐。
    >不知蹀躞天街马,孰愈崎岖经壑车。
  4.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关怀和理解。诗中“一自春风辱报书”一句,展现了赵蕃对友人周内翰书信的期待和喜悦。“后来安可复如何”则表达了他对友人未来遭遇的关切和担忧。“江山我敢涪翁后”,意指赵蕃愿意在友人的事业上提供帮助和支持。“事业公真六一余”中的“六一”指的是欧阳修,这里用来形容友人的事业有如欧阳修一般的杰出。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期望。
  5. 艺术特点:《寄周内翰》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理解,情感真挚而深沉。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语言简练:全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易于吟咏。
  • 寓意深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隐喻了人生道路的坎坷和对友人事业的支持。
  • 文化内涵丰富:《寄周内翰》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
  1. 历史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赵蕃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其诗歌作品也受到了这一时期文化的影响。同时,宋代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追求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
  2. 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精神支持。赵蕃的《寄周内翰》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高尚的人生追求,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或许可以从这首诗中获得启示,学会珍惜友谊、关注他人,并以此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寄周内翰》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朋友深情厚谊的佳作。它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理解和珍视。在阅读和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的内涵,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