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畏知二首 其二

共旅长安暑未徂,到家忽已秋风初。
十诗道别心期远,千里相望魂梦疏。
驿使梅来应寄我,衡阳雁渺更愁予。
如君乃作诸侯客,顾使谁雠东观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畏知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生平: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以直秘阁致仕。赵蕃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著有《淳熙稿》《章泉稿》和《乾道稿》等多卷著作。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深受颜真卿、李建中、苏舜钦、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

  2. 诗歌原文

忆昨题诗岁且更,
路长谁与附书行。
登楼见说同王粲,
为赋悬知似贾生。
杜老性非真傲诞,
元龙气自旧峥嵘。
天寒万物皆收敛,
惟有孤松独向荣。
驰檄传闻思一来,
溪头几立望樯桅。
黄花又作霜前槁,
白酒空留秋后醅。
早岁交游今孰在,
暮年林壑要深陪。
世间名宦岂不好,
只恐势移成溺灰。

  1. 作品鉴赏
  • 艺术风格:赵蕃的诗歌具有清道刚劲的特点,推崇清道尚意的文人书风,并受到颜真卿、李建中、苏舜钦、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影响。
  • 主题思想: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通过描写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无情流逝的哀叹以及对朋友离世的惋惜。
  • 情感表达:通过对孤独与落寞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内心的孤独感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现实的无奈。
  • 语言特点:诗句简洁而富有力度,用词精准且意境深远。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美学价值。
  1.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与地点:赵蕃在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以直秘阁致仕。此时他的一生大部分都在官场和文坛度过,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体现出他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 社会环境: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退隐山林或投身于抗金斗争中。赵蕃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的作品。
  • 个人经历:赵蕃早年从刘清之学,受业于朱熹。他的生活和思想受到了朱熹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和文学理念。
  1. 文化意义
  • 历史地位: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赵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作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 影响与评价:赵蕃的诗歌在后世受到广泛赞誉。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后代学者研究和学习的典范。
  • 文化遗产:赵蕃的诗歌作品不仅是他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价值
  • 语言特色:赵蕃的诗歌语言简练、含蓄,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邃的思考空间。
  • 思想深度:赵蕃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学、社会责任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这种思想的深度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永恒的魅力。
  • 审美风格:赵蕃的诗歌追求自然之美,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1. 相关作品
  • 《淳熙稿》二十卷:赵蕃的另一重要作品,集中反映了他对政治、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深刻见解。其中一些篇章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现象。如《论书重人品学养》一文,强调了人品对于学问和书法的重要性;《送陈师鲁序》则体现了他对友情和师徒关系的珍视。
  • 其他作品:《章泉稿》五卷,记录了赵蕃晚年的生活和思想。其中包含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个人生活的回忆。《乾道稿》二卷则更多地涉及了他在南宋时期的政治活动和个人感悟。
  • 文学影响:赵蕃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人多次引用和传诵,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赵蕃的《寄怀畏知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情和时光流逝感慨的诗作,也是一篇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