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诗四首 其二

泛宅浮家一叶间,长年绿水又青山。
若为不使兼能赋,始信天公到此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渔父诗四首 其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超然物外态度的向往。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此组诗一般认为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在这一时期的生活体验使他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多变,他通过渔父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感悟。
  • 作品形式:该组诗被认为是一组词(宋人有将“四首”视为词者),但现代学者更倾向于认为是一组诗,即《渔父四首》。
  1. 诗歌原文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霅溪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钓船。

  2. 诗歌鉴赏

  • 主题内容:《渔父四首》不仅描绘了渔父的日常生活场景,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对于生命的态度。通过对渔父醉卧、不知归处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 艺术特点:这组诗在艺术上采用了描写、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渔父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和谐的自然美和超然的人生态度。语言质朴却不失文采,情感真挚而内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渔父四首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作,它更是苏轼对生命、自然和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和独特表达。通过对渔父形象的塑造,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