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均骨肉谓尧民,我辈相仍敢不敦。
越人可笑盟车笠,四海要知皆弟昆。
送何叔信三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何叔信三首》是宋朝诗人赵蕃的作品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文学价值:
作者背景:赵蕃,字昌父,号章泉,生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他出身于显赫的家族,早年跟随刘清之学习,因祖父的恩荫入仕,曾向朱熹问学。晚年以直秘阁致仕。他的诗歌创作受到多种文人尚意书风的影响,特别是颜真卿、李建中、苏舜钦、苏轼、黄庭坚等大家的影响。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著有《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乾道稿》二卷,展现了他对书法和文学的深厚造诣。
诗词原文:《送何叔信三首·其二》
情均骨肉谓尧民,我辈相仍敢不敦。
越人可笑盟车笠,四海要知皆弟昆。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家庭和睦与兄弟情谊的重视。通过对“情”的描述,表达了兄弟姐妹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同时,诗中的“四海要知皆弟昆”也传达了诗人对团结和友爱的追求。
艺术手法:赵蕃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通过对比越人和普通人的行为差异,突出了兄弟间的亲密无间。同时,夸张的手法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表达效果。
语言风格:赵蕃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富有情感。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此外,他还注重押韵和节奏的把握,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送何叔信三首·其二》不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亲情、兄弟情谊的画卷。它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亲情和友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兄弟情谊的重视,也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