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道傍菊 其六

黄菊花中黄蝶飞,似怜节晚怅馀晖。
春风桃李明年事,十月清霜何处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道傍菊 其六》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鉴赏
  • 在《赋道傍菊 其六》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黄菊花丛中的生动场景:“黄菊花中黄蝶飞,似怜节晚怅馀晖。”这两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黄菊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还巧妙地通过黄蝶的轻盈飞舞,传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感伤之情。
  • “春风桃李明年事,十月清霜何处归。”此联则进一步拓展了诗人对时间流转的感慨,通过对春风中桃李和秋末清霜的描述,表达了对岁月更迭无常的哲思。
  1. 作者介绍
  •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赵蕃因病请求退休,不久后去世,谥文节。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学者,赵蕃的作品在当时具有重要影响。他不仅擅长诗词,还是一位精通音律的音乐家,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 诗歌背景
  • 《赋道傍菊 其六》的创作背景同样丰富而深刻。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在宋代文人中,菊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生命力,赵蕃的这首诗便是这一文化传统的体现。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他对生命短暂与自然循环的理解。

赵蕃的《赋道傍菊 其六》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蕴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