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三首 其三

孤雁哀哀叫晚洲,水长山远政悠悠。
凶年未必稻粱足,巧中更防罹缴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孤雁三首》是宋代诗人赵蕃的组诗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出生于郑州,后侨居信州玉山。他的祖辈曾因军功获封爵位,他本人则以文学成就著称。在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赵蕃以直秘阁致仕,被尊称为“南宋文学家”。
  • 赵蕃早年随刘清之学习,并受祖父影响入仕。他的书法深受颜真卿、李建中、苏舜钦、苏轼、黄庭坚的影响,推崇清道刚劲的书风。
  1. 诗歌原文
  • 其三:孤雁哀哀叫晚洲,水长山远政悠悠。凶年未必稻粱足,巧中更防罹缴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远方的感慨,以及对时局动荡不安的忧虑。
  1. 诗歌鉴赏
  •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孤雁的形象及其所处的环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 全诗情感深沉而内敛,没有直接表达强烈的情绪波动,而是通过具体的景象和细节,将读者带入一种沉思和反思的氛围中。
  • 诗中的“水长山远政悠悠”、“凶年未必稻粱足”、“巧中更防罹缴忧”等句子,不仅揭示了时代的艰难,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1. 文化影响
  • 赵蕃的诗歌在南宋时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文学界,他的作品被视为南宋文学的典范之一。
  • 赵蕃的文学理念和创作风格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追求文学表达的真实性和深度方面。
  1. 历史地位
  • 作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赵蕃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 在评价赵蕃的文学作品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诗歌的艺术特点、思想内容以及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赵蕃的《孤雁三首》不仅是其个人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