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严方范祠

东都重风节,先生实启之。
有士盖如此,不拯家国危。
乃知大厦倾,未易一木支。
我读党锢传,涕流每交颐。
往来桐江船,必拜严子祠。
俯诵宛陵句,仰观文正碑。
禹稷与颜回,千载同其师。
数公固天人,可望不可追。
但愿如玄英,隐居名能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拜严方范祠》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赵蕃,字昌父,号章泉,是宋代郑州人,徙居信州玉山,以诗受到杨万里赏识。
  • 生平经历:赵蕃曾为太和主簿,以诗入仕。他的诗风受当时名士杨万里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1. 诗歌原文
    东都重风节,先生实启之。
    有士盖如此,不拯家国危。
    乃知大厦倾,未易一木支。
    我读党锢传,涕流每交颐。
    往来桐江船,必拜严子祠。
    俯诵宛陵句,仰观文正碑。
    禹稷与颜回,千载同其师。
    数公固天人,可望不可追。
    但愿如玄英,隐居名能诗。

  2. 诗歌赏析

  • 道德风尚的颂扬:赵蕃在诗中表达了对东都重视道德风尚的敬仰,尤其赞赏某位先生对风气的开启作用。这种颂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 家国的忧虑:通过对“大厦倾”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危机的担忧,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国家的不稳定。
  • 历史人物的怀念:诗人在诗中提及“党锢传”,通过诵读和参观严子祠,表现出对历史上贤人志士的怀念和敬仰。
  • 文学价值的推崇:赵蕃在诗中提到“禹稷与颜回,千载同其师”,展现了他对古代圣贤文化的尊崇和对文学传统的继承。
  •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中的“数公固天人,可望不可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艺术风格的体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赵蕃高超的艺术才能。
  1. 文化影响
  • 国学传承:赵蕃的《拜严方范祠》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弘扬国学、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后世评价:这首诗在宋代就广为流传,历代文人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评论,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赵蕃的《拜严方范祠》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风貌和诗人的个人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