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与君为近亲,向来未识但有闻。
维夏临川省伯父,时君束书寄荒村。
岂知邂逅宜春郡,皎如玉树相辉映。
品题旧熟大参文,诸公所作皆传信。
探怀赠我一纸诗,功名慷慨真男儿。
我衰怕作此硬语,君言水涨方东之。
外家自有文章种,国朝名家居伯仲。
只今人物未厌多,属君勉矣加研磨。
寄答晁百谷元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答晁百谷元归》是由唐代诗人赵蕃创作的。
赵蕃,字昌父,是宋代的一名杰出诗人和学者,其生平经历了丰富的宦海沉浮,从早年跟随刘清之学习到最终成为监安仁赡军的酒库负责人。他的作品《寄答晁百谷元归》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晁百谷深厚的友情与思念之情。
从作品的内容来看,《寄答晁百谷元归》描绘了诗人与晁百谷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两人曾经的相遇与相知。诗中透露出诗人对于晁百谷不仅只是远亲般的亲近,还曾有所耳闻但未曾谋面,直至晁百谷在宜春郡与自己不期而遇。这种意外的邂逅使得两位朋友的关系更加密切,如同皎洁的玉树相互辉映,彰显了两人之间的美好和珍贵。
从文学价值方面考虑,《寄答晁百谷元归》以其简洁而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意境营造,成为了宋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赵蕃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赞颂,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通过与友人的交往,诗人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和成长。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赵蕃所处的时期正值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化碰撞的重要时刻。宋代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文人墨客们在这一时期留下了大量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寄答晁百谷元归》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反映了赵蕃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也折射出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倾向,从而更好地把握那个时代的文化脉络。
《寄答晁百谷元归》是赵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创作出的一首表达深厚友情和怀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赵蕃的个人生活和创作背景,还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风采和当时社会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