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否每难问,姓名今得通。
久忧埋积雪,大喜得春风。
与世故多识,如公能几同。
既欣还有感,愁对海棠丛。
呈李赣州四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李赣州四首 其三》是唐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其政治遭遇的同情。以下是对《呈李赣州四首 其三》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赵蕃(768年—827年),字昌直,号东瓯,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杜甫、白居易并称为“杜、白、香”三大家。他的诗作风格朴实而富有情感,深受后世推崇。
作品原文:安否每难问,姓名今得通。久忧埋积雪,大喜得春风。与世故多识,如公能几同。既欣还有感,愁对海棠丛。
诗歌内容解读: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的“久忧埋积雪,大喜得春风”比喻了友人历经艰辛后迎来的转机,如同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与世故多识,如公能几同”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能与品德的认可。最后两句“既欣还有感,愁对海棠丛”,则透露出诗人因友人而引起的复杂情感,既有喜悦也有忧愁。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艺术手法:《呈李赣州四首 其三》在艺术上采用了平实而深情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人生百态。诗人通过“久忧”“大喜”等对比,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深刻理解与同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雪”、“春风”、“海棠”等,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文学价值:《呈李赣州四首 其三》不仅是赵蕃个人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唐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本。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士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于友情、国家和社会的看法。
《呈李赣州四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作,同时也是一个反映唐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