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林运使三首 其一

番禺城下牂牁水,亦复分流过此州。
使节长瞻万里外,尺书忽到五溪头。
酸寒应念卑堪说,奇胜聊云旧所游。
岭海滞公犹未召,蛮荒着我更何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林运使三首(其一)》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展现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朝,一字景终,号灵溪野老,南宋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政治家和学者。赵蕃在官场上历任多个职务,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深受民众爱戴。他的诗歌创作以豪放、清新为主,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 赵蕃的一生可谓传奇,他不仅仕途坎坷,还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然而,他始终坚守信念,不改初衷,其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至今仍被后人所传颂。
  1. 诗歌原文
    番愚城下牂牁水,亦复分流过此州。
    使节长瞻万里外,尺书忽到五溪头。
    酸寒应念卑堪说,奇胜聊云旧所游。
    岭海滞公犹未召,蛮荒著我更何尤。

  2. 主题分析

  • 《寄林运使三首(其一)》以描绘自然景观开篇,通过“番愚城下牂牁水”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画面。这里的“牂牁水”指的是流经贵州地区的一条河流,它蜿蜒曲折,穿城而过,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 诗中“使节长瞻万里外,尺书忽到五溪头”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使者的思念之情。尽管身处偏远之地,但诗人仍心系万里之外的友人,期待着书信的到来。这种深厚的友情和相互之间的牵挂,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 “酸寒应念卑堪说,奇胜聊云旧所游。”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面对自然的酸寒与艰辛,诗人不禁感慨万分;但对于曾经游历过的奇山异水,诗人却依然充满怀念与自豪。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而深刻。
  • 最后两句“岭海滞公犹未召,蛮荒著我更何尤”则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虽然诗人身处蛮荒之地,但他并未因此感到自暴自弃或抱怨命运不公。相反,他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国家的事业中,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赵蕃的《寄林运使三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远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与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与才华。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友情、勇往直前,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