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傅奉议三首 其三

为儒嗟不达,射策竟知名。
爵命加黄壤,诗书到后生。
高年鸠杖贵,故国锦衣荣。
他日兰亭会,何由见老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傅奉议三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在文学的海洋中,刘克庄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创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品,其中尤以《挽傅谏议三首》最为人称道。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他对友情、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挽傅奉议三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历史回顾,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诗中“为儒嗟不达,射策竟知名”两句,既揭示了友人虽身处儒学却未能完全实现理想的处境,也反映了他通过科举考试而名声大振的事实。这种对比和转折,不仅展现了友人的才华和努力,也映射出作者自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如“高年鸠杖贵,故国锦衣荣”两句,通过对友人晚年尊贵生活的描述,暗示了他一生的辉煌与荣耀。这不仅是对友人过去的赞美,也是对他未来可能继续发挥影响力与作用的期待。此外,诗中的“春风溪上泪,还与海潮东”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友谊。

从情感价值方面考虑,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生平的缅怀,更是对友情的一种颂扬。刘克庄在诗中提到的“忆昔南山寺,微言叩未终。晚犹温荐语,病尚寄书筒”,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难忘的往昔时光。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感的佳作。

《挽傅奉议三首 其三》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展现了宋代文学的典型特征,也在情感表达和历史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能从中汲取对人生、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