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洗残秋暮吹惊,长林蔓草敛馀青。
忘机独鸟临清浅,避弋孤鸿入杳冥。
老矣未成南亩计,归欤空愧北山灵。
独怜亭下潇潇柏,能伴幽人槁木形。
次韵张与之登巽亭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张与之登巽亭 其二》是宋代诗人赵鼎所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以及诗人自身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情感。
从作品原文来看,“霜洗残秋暮吹惊”这一句展现了秋天的萧瑟景象,霜冻使树木失去了生机,秋风带来了寒意,给人一种凄清而寂寞的感觉。而“长林蔓草敛馀青”则进一步描绘了长林中的野草在秋风中逐渐凋零,余下的青翠被风吹散,给人以生命的无常之感。这种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深刻。
“忘机独鸟临清浅”与“避弋孤鸿入杳冥”两句则通过动物的形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孤鸟在清晨的湖面上飞过,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孤鸿则寓意着孤独和自由,它们避开了猎手的追逐,深入到未知的远方,体现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追寻心灵自由的愿望。这种对自由的追求不仅是对自然的颂扬,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
“老矣未成南亩计,归欤空愧北山灵”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心境。这里的“南亩计”指的是传统的农耕生活,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感到深深的遗憾。同时,“北山灵”则指隐居山林的隐士,诗人自感无法与他们相比,内心充满了愧疚。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赵鼎的这首诗不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他的情感,还通过对生命状态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