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其三 再和

一炷鼻端香,方寸浪平风息。
汲取玉池春水,点红炉微雪。
年来都以酒相妨,进退只毫发。
却道醉乡深处,是三山神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好事近 其三 再和》是宋代政治家、词人赵鼎创作的一首词。在探究这首词之前,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至关重要。

赵鼎,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出生于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作为宋高宗时的宰相,他的政治生涯颇为曲折,曾因政治风波被停职并遭贬。然而,在晚年,赵鼎选择隐居生活,并以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志向。他的文学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深沉且富有哲理色彩。《好事近 其三 再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反映了赵鼎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将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对《好事近 其三 再和》进行深入解读:

  1. 诗词原文
    烟雨满江风细。江上危楼独倚。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 迢递。目送孤鸿千里。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世态浮云易变,时光飞箭难留。五年重见海东头,只有交情似旧。未尽别来深意,难堪老去离愁。青山迢递水悠悠。明日扁舟病酒。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

  2. 诗词主题
    通过对《好事近 其三 再和》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主题主要集中在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思考中。赵鼎通过描述自然景象以及人物动作,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此外,“目送孤鸿千里”和“卷帘看”等意象,也反映了赵鼎对孤独与离别的深刻理解。

  3. 艺术特色
    《好事近 其三 再和》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赵鼎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使得作品既有外在的自然美,又有内在的情感深度。同时,词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孤鸿”、“草色芊绵”等,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4. 文化背景
    赵鼎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南宋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各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文化冲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赵鼎的词作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感。通过对赵鼎词作的研究,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也能洞察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好事近 其三 再和》不仅是赵鼎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政治经历和哲学思考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面对复杂世事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超脱,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