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五绝 其二

三日禁船官不容,波如连屋万千重。
莫向长江争道路,如今风雨属蛟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行五绝 其二》是宋代郑獬的作品,原文为“丹阳连北固,千里草萋萋。东去水逾急,北来身渐低。渔舟长宿火,客枕厌闻鸡。风景年年是,因无妙句题”。以下是关于该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郑獬,字梦周,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以豪放洒脱著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江行五绝 其二》是其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2. 作品原文:“丹阳连北固,千里草萋萋。东去水逾急,北来身渐低。渔舟长宿火,客枕厌闻鸡。风景年年是,因无妙句题。”

  3. 作品鉴赏:这首诗歌通过描绘丹阳与北固山的自然风光,以及东去的水势和北来的地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和独特见解。诗中的“东去水逾急,北来身渐低”形象地表现了河流的奔腾之势和人在其中的感受;“渔舟长宿火,客枕厌闻鸡”则描绘了渔民在夜晚的生活状态和诗人旅途中的寂寞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体现了郑獬诗歌的特色。

  4. 创作背景:郑獬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国事堪忧的年代。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因此,《江行五绝 其二》的创作可能也是基于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观察和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郑獬的《江行五绝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美诗作,更是一首富有时代特色和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