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灵峰寺感怀

遥风入林筱,淅沥生夜愁。
明月过窗牖,照此虚室幽。
念从出怀绷,志在承箕裘。
唯知业书卷,何尝识戈矛。
去年妖寇兴,尽破东南州。
烟来走官吏,火过成墟丘。
豺虎恣搏噬,鼯鼪啸朋俦。
砧俎血忠义,罝网罗善柔。
皇皇势窘急,有罅即愿投。
挈妻负幼子,敢谓生可偷。
潜遁得幽僻,如鱼初脱钩。
妥尾定惊胆,馀魂渐能收。
今者王师来,元凶已拘囚。
巢窟有馀类,尚此稽讨搜。
参商隔弟妹,阻塞无书邮。
家在北山口,烟林裹沧洲。
更此乱离后,当无一椽留。
何但一堂庐,最苦悲松楸。
使我思归梦,枕边清泪流。
嗟嗟庙堂客,为国须早谋。
积薪从下燃,谁云无后忧。
愿令弄兵者,依旧操锄耰。
勿俾太平世,虮虱生鞮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灵峰寺感怀》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诗词之一,反映了作者在灵峰寺的心境与志向。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寓灵峰寺感怀》的作者是郑刚中,他是宋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著称。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2. 原文内容:《寓灵峰寺感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灵峰寺的宁静夜晚和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索。首句“遥风入林筱,淅沥生夜愁。”便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氛围。紧接着,“明月过窗牖,照此虚室幽。”则展现了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静谧的房间中的情景。

  3. 思想情感:诗中的“念从出怀绷,志在承箕裘。”反映了作者虽身处纷扰世界,内心却追求高洁的理想。通过“唯知业书卷,何尝识戈矛。”,表达了他专注于书本知识和学问,远离了战场的纷争,彰显了他的文人气质和超然态度。

  4. 历史背景:该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之际。诗中透露出的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以及对自己理想的坚持,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5. 文化价值:作为宋朝的文学作品,《寓灵峰寺感怀》不仅仅是一首诗的简单记录,它还承载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朝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

《寓灵峰寺感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也是反映特定历史时期文人精神面貌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及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