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即事四首 其三

痴立若忘归,欲言还又讷。
时危恐戄多,国破繁华歇。
黄叶辱吴山,绿芜欺魏阙。
两峰流水声,偷哭汉宫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郊行即事四首 其三’是清代弘历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与与东亩接西坪,历历秋郊一畅情。
    愁是我应能不喜,底须谀者诩丰亨。
    万泉郊行即事四首(其四)注音版[清]弘历谁催残暑去如归,信宿西湖暮雨飞。今日秋郊情适处,豳风图画是耶非。
  2. 诗歌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秋日郊游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中“与与东亩接西坪”描写了秋天景色的宁静与美丽,而“历历秋郊一畅情”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然而,诗人对于世俗的虚伪和表面的繁华并不认同,“愁是我应能不喜,底须谀者诩丰亨”,表达了他对于虚浮世界的不屑与批判。
  3. 文学价值
    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的哲理思考也启示人们要追求真实、自然和内在的精神富足,而非外在的虚荣和物质享受。

‘郊行即事四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更是一篇富含哲理的作品。它以自然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哲学思考,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理解。

相关推荐